- · 《东岳论丛》编辑部征稿[10/30]
- · 《东岳论丛》杂志社刊物[10/30]
- · 《东岳论丛》期刊栏目设[10/30]
- · 《东岳论丛》数据库收录[10/30]
- · 《东岳论丛》投稿方式[10/30]
- · 东岳论丛版面费是多少[10/30]
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城市与聚落的变迁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提要: 北朝村落体现的主要是自然聚落属性,而南朝村落则己开始具备自然聚落与法定乡村组织单位的双重意义。这一过程到唐代最后完成。 本篇文章约2718字 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魏晋南
提要:
北朝村落体现的主要是自然聚落属性,而南朝村落则己开始具备自然聚落与法定乡村组织单位的双重意义。这一过程到唐代最后完成。
本篇文章约2718字
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
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城市与聚落的变迁
张旭华
01
中原都城的传承与创新
两汉时期,一些繁华的都市和商业多分布于黄河流域,以洛阳、长安为中心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社会动荡,战争频繁,中原地区屡遭战乱,一些昔日的中心城市或迭遭摧残,兴废无常,或长期荒废,埋没无闻,但也有一些较小的城镇由于政治、军事、地理等方面的原因,发展成为新兴的中心城市。曹魏建立五都之制,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一个创举,其中邺城的城市布局对后世影响较大。
东汉末年,鉴于洛阳残破,无法寄居,曹操采纳董昭的建议,奉汉献帝迁都许县,致使许县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。曹丕建魏后,以“魏基昌于许”而改名为许昌。迁都许县之后,曹操对许县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。及至曹丕废汉称帝,迁都洛阳,仍将许昌作为五都之一,先后多次行幸许昌。但是,随着洛阳宫殿的逐步恢复,作为东汉都城的洛阳己经恢复了元气,许昌的政治使命归为完结,其政治地位也随之日益低落。
除许昌之外,曹魏邺城也是新兴的都城。邺城位于今河南、河北两省交界处,原是秦的一个小县,汉代为魏郡治所。建安九年(204年)曹操攻占邺城,次年平冀州,为冀州牧,仍驻邺,遂有据以为都之意。而后,汉献帝虽都许,而天下政治中心却在邺,邺城成了实际上的东汉都城。
曹魏邺都经过多年营建,规划合理,整齐划一,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是首次出现中轴线的对称布局。二是在宫城西北部筑有铜雀、金虎、冰井三台。三台成为全城的制高点,可以俯瞰全城和附近情势,具有象征政治威势和军事堡垒的双重作用。三是邺都城内官署密布,显宦云集,人口众多,加之交通便利,商业十分繁荣。
自古以来,洛阳号称“居天下之中”,地理位置十分优越。东汉时,洛阳作为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达160年。汉末董卓之乱,洛阳遭到焚毁。曹魏政权建立后,虽将长安、许昌、邺城与洛阳并列为“五都”,但还是放弃了曹操时代不断经营的许昌与邺城,定都洛阳。洛阳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再次受到肯定。此后西晋受禅于魏,仍以洛阳为国都,及至永嘉之乱,晋室南迁,曹魏、西晋以洛阳为都共90余年。
曹魏定都洛阳后,在东汉洛阳城的原址上进行重建。曹魏洛阳城虽依汉制,但对城垣及都城格局也做了重要改进。魏明帝新筑金墉城,就是仿效邺城铜雀、金虎、冰井三台所筑。金墉城地势高亢,形同军事堡垒,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城。金墉城内高台、城墙、马面、护城河等完备防护体系的形成,则标志着它的进步与成熟。西晋末年,又于金墉城北筑一小城,称作“洛阳垒”。
晋末永嘉之乱,洛阳再遭摧残,衰败不堪达一百多年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年),决定迁都洛阳,开始营建新城。这是洛阳自晋末荒废之后,经过180余年后再次成为国都。北魏洛阳城汲取了以往中原都城布局及其建筑的优点,同时也吸取了鲜卑政权都城盛乐、平城的成功经验,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。
首先,北魏洛阳城由宫城、内城、外郭城三重城垣组成。宫城、内城基本上是在魏晋洛阳故城旧址上重建。宫城位于内城偏北部的中央位置,全部宫廷建筑集于其中,它打破了汉魏洛阳城南北宫并存的格局,显示出宫城是全城设计的核心。
其次,北魏洛阳城的里坊建设,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一大创造,为后世都城建设所因袭。北魏建都平城的时候,就建有外郭城,设有大小不同的坊。后来北魏洛阳外郭的建设,还是沿用这种布局,只是里坊规划得更加整齐划一。这些做法仿效了北魏平城时的经验,是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产物,对隋唐城市的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再次,北魏洛阳城废弃了东汉时期南北二宫的结构,只保留了北宫,把原来北宫南门外的正南大街--铜驼街延长,直到南城墙的宣阳门,并把原来建筑在南宫东南的中央重要官署,分别建到铜驼街的东西两侧,于是在洛阳城南部形成中轴布局,构成了从宫门以前两侧整齐排列的官署,以铜驼街为中轴线的空间结构。
文章来源:《东岳论丛》 网址: http://www.dylc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3/334.html
上一篇:山东师范大学到蓬莱党校考察调研
下一篇:九锡指的是什么 它如何被赋予了篡逆的意涵